首页
我们
党建
科研
学人
资源
教学
搜索

【学术报告】徐坤宇:基于影像遗传和环境作用的0-2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研究

作者:赵彬 来源:今日语言学 时间: 2023-09-22
字号:

  2023年9月14日上午,上海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徐坤宇副研究员应邀在彩宝彩票做了题为《基于影像遗传和环境作用的0-2岁婴幼儿语言发展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当代语言学研究室主任完权研究员主持,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举行。彩宝彩票、本所大学等部分在京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会。

 

 

  徐坤宇副研究员是国际神经影像学会成员、上海生物医学工程新生儿专委会委员。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主持和参与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教委和科委人才项目。徐老师有着语言学、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交叉学科背景。主要擅长使用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包括磁共振成像,脑电及眼动技术等研究人类语言发展和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兴趣包括句子理解过程中句法和语义加工机制、言语感知与产出、言语障碍和婴幼儿语言发展等议题。

  在这次讲座中,徐坤宇副研究员运用神经电生理技术深入探讨了婴幼儿语言发展的认知神经机制,提出了创新性的研究方案和重要的实验发现。尽管以前的研究已经指出婴幼儿的语言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具体的影响机制仍待进一步澄清。在本次报告中,徐老师详细阐释了言语感知能力、社交场景下的词汇语义习得、婴幼儿口语产出、跨模态语言与情感感知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关于语言是天生还是后天习得的问题,徐老师指出,0-2岁婴幼儿的脑网络结构与成年人非常相似,为高级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6个月大时,婴儿已能理解常用词汇的意义。而到了20个月龄,他们不仅能够建立概念与语音的对应关系,还能分类语音词汇和相关概念。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月龄的婴幼儿可能采用不同策略完成这一过程,这些个体差异也在脑电指标中表现得很明显。

  此外,徐老师还强调了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对语言发展的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妊娠周期的长短以及母体是否携带特定的风险基因都是影响语言发展的关键因素,这表明人类遗传基因与语言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未来的研究中,寻找与语言相关的基因靶点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重要性的研究议题。

  徐老师在本次报告中对婴幼儿长时程的语言发展轨迹进行了系统总结,不仅在丰富的原创性探索基础上,使我们更直接地理解了婴幼儿的语言发展机制,还从新的研究角度给我们带来了启发,包括采用多模态信号采集方法如脑电、声学和超声,全面研究婴幼儿不同脑区的功能连接、声学表现的稳定性以及舌位变化。此外,徐老师还提出了不同月龄下情感信息和情感语调信息的整合机制,以及跨模态视听融合的研究设想,引发了现场热烈的讨论。赵彬助理研究员、高军副研究员、方强副研究员、陈树雯助理研究员、李爱军研究员等与徐坤宇副研究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本场学术报告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愉快结束。